close

佳句摘要:

1、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,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,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。也就是說,過去所發生的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,而且無法動搖。p32

 

2、應該追究的,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目的。p33

 

3、並非「因為不安,所以無法走出去」;是因為「不走出去,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」。p33

 

4、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,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。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。p35

 

5、你並不是受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,你完全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。也就是說,為了達到大聲吼叫的目的,而製造出憤怒的情緒。p39

 

6、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。p41

 

7、問題不在「經歷過什麼事」,而是「如何解釋它」。p43

 

8、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。答案案,不是由誰來告訴你,應該自已去找才對。p45

 

9、你之所以想要變成某個人,是因為你只在意經歷什麼。事實上,你真正應關心的是如何運用。p49

 

10、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,而是更新。p50

 

11、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,是因為你親手選擇了不幸,並不是因為出生在不幸的環境下。p51

 

12、不管那一種犯罪者,沒有人單純只是為了做壞事而做事。所有犯罪的人都有讓他犯罪的內在正常理由。他因為自以為的正當理由而採取行動,是在執行自以為好的「善」事。當然,這裡所說的善並非道德上的良善,而是為了自已的善。p51

 

13、希臘語的「善」跟道德沒有關係,純粹是「有用」的意思,另一方面,「惡」的意思是「沒有用處」。p52

 

14、你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選擇了不幸,不是因為你生在不幸的環境中,也不是因為你陷入不幸的狀況,而是因為你判斷這種不幸對自已是一種善。p52

 

15、把所有我們「賦予它意義」的概念集合起來,就是生活型態。p53

 

16、你之所以無法改變,是因為自已下定決心「不要改變」。p56

 

17、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,但保持「現在的我」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。p57

 

18、你之所以不幸,並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,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,只是「勇氣」不夠而已。換句話說就是缺乏「變得幸福的勇氣」。p58

 

19、無論你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,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。決定你人生的,是活在當下的自已。p62

 

20、你之所以只看得到自已的缺點,是因為你下了決心「不要喜歡自已」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已的目的,才不會不看自已的優點,只注意缺點,請你要先了解這部分。p67

 

21、為什麼讓自已只看得到缺點,變得不喜歡自已?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。p72

 

22、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「客觀的事實」,而是「主觀的解釋」。p80

 

23、自卑情結,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。p85

 

24、只是把不幸當成讓自已特別的武器,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。p93

 

25、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,是跟「理想中的自已」比較後的結果 。p95

 

26、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,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。p102

 

27、我們不必發洩怒氣,也可以進行意見交流,甚至讓對方接受我們。p109

 

28、人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,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。p110

 

29、如果你認為自已是對的,那麼不管其他人的意見是什麼,都應該在這裡畫下句點。p111

 

30、行動的目標是「獨立」和「能與社會和諧生活」,支援這項行動的心理面目標包括兩項認知「我是有能力的」、「人人都是我的夥伴」。p113

 

31、人生三大任務:「工作的任務」、「交友的任務」、「愛的任務」。p115

 

32、當對方看起來是幸福的,就單純給予祝福,那就是愛。在彼此束縛之下而結合的關係,是撐不了多久的。p120

 

33、人只有在感覺「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,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」的時侯,才能真正感受到愛。p120

 

34、關鍵不在於你經歷了什麼,而是你如何運用它。p126

 

35、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,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。p139

 

36、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跌你的期望而活,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地行動時,你不可以因此動怒,因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。p140

 

37、要區分是誰的課題,方法很簡單。請想一想「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,最後會由誰來承受? 」。p145

 

38、面對孩子的課題,我會讓他知道,當他覺得困擾的時侯,我隨時可以提供協助。這麼一來,察覺到父母變化的孩子,就不得不把今後該如何自處當成自已的課題來思考。接下來或許會向外尋求協助,應該也有可能憑自已的力量解決問題。p148

 

39、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,你是無法干預的。p151

 

40、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,將會閃躲所有一切的困難。p159

 

41、沒有任何理由不讓自已隨著喜好過日子。p164

 

42、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p167

 

43、認為別人應該喜歡我,或是我已經付出這麼多,要是不喜歡我就太奇怪了等等,其實都是介入對方課題、尋求回報的想法。p169

 

44、不是因為被父親歐打導致關係惡劣,而是不想和父親保有良好關係,才讓這段被毆打的誋憶浮現出來。p172

 

45、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,你是共同體的一部分,不是中心。p193

 

46、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。p194

 

47、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,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,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p200

 

48、稱讚這種行為含有另一層意義,就是」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」。p203

 

49、稱讚的背後帶有上下關係,是縱向關係的象徵…目的在於操縱能力比自已還差的對象,其中並沒有感謝或尊敬的意思。p203

 

50、援助是在課題分離和橫向關係的大前提下,了解到讀書這件事是孩子的課題,並且想想自已可以做些什麼。具體來說,不是以下命令的方式要他讀書,而是讓他有自信可以把書讀好,推動他靠自已的力量去面對課題。p207

 

51、人會因為得到稱讚而形成自已沒有能力的信念。p209

 

52、我們會對幫忙做事的夥伴說聲謝謝,或者用真高興來坦率喜悅的心情,或說多虧有你幫忙等等,這就是橫向關係為基礎的鼓勵方式。p210

 

53、人只有在覺得自已有價值的時侯,才會有勇氣。p211

 

54、我們不以行為的層級,而是以存在的層級來看待別人。不以別人做了什麼來判斷,光憑他本身的存在,就值得讓人表達喜悅和感謝了。p215

 

55、我們光是存在於這裡就已經足對別人有用處、有價值。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。p215

 

56、必須有人開始去做。就算其他人不配合,也和你沒關係。應該由你開始,完全不必考慮其他人是否提供協助。p218

 

57、在大家面前,並非單純的自已不見了,只是無法表現出來而已。p232

 

58、社會意識就是要把對自已的執著切換成對他人的關心…其中需要的是接納自我、信任他人、還有貢獻他人這三項。p232

 

59、所謂的肯定自我是明明做不到卻要暗示自已我可以、我很強,這種想法也會連接到優越情結上,算是欺騙自已的一種生活方式。另一方,接納自我是在自已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已,而且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,不欺騙自已。p233

 

60、相信別人的時侯不附加任何條件。無條件相信,這就是信任。p237

 

61、或許有可能被欺騙、被利用沒錯。不過換個立場,你站在背棄別人的那一方想看看,如果有個人在背叛他之後,依然選擇無條件相信你,不論遭受什麼對待,都還是信任你。對於這種人,你能夠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欺騙他嗎?p238

 

62、當你帶著懷疑的目光時,對方瞬間就會知道,直覺會告訴他:「這個人不信任我」事實上,我們必須無條件地信任,才能建立深厚的關係。p238

 

63、決定要不要背叛的並不是你,那是他人的課題。你只需要考慮自已怎麼做就行了。如果想著對方若不要背叛我,我就給予同等的回報,那就是完全有擔保或有條件下的信用關係。p239

 

64、悲傷的時侯,就盡情悲傷呀!正因為想要逃避痛苦或悲傷,才會綁手綁腳,沒辦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。p242

 

65、從這個瞬間開始,就能變得幸福。p257

 

66、所謂的幸福,就是貢獻感。p259

 

67、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,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。p270

 

68、所謂的人生,就像是一圈又一圈跳著舞,跳著的每一個瞬間,成為一連串的剎那。p272

 

69、舞動的人生是實現式的人生…因為你是持續在跳動,所以也不會留在原地。不過「是沒有目的地存在的」。p273

 

70、正在動作的,既是過程也可以當成結果。p274

 

71、過去發生了什麼事,和「當下」一點關係也沒有;而未來會如何,也不是「當下」要考慮的問題。當你認真的活在「此時、此刻」,根本不會想到這些事。p277

 

72、不要用直線去衡量自已已經到了哪裡,而是要看待每一個剎那是如何渡過的。p279

 

73、人生中最大的謊言,就是沒有活在「當下」。p281

 

74、不論你怎麼度過每一個剎那,就算有人討厭你,只要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,就不會徬徨,做什麼都可以。誰要是討厭你,就讓他討厭好了,只要活得自由就行。p285

 

75、世界是單純的,人生也是一樣。p289

佳句摘要: 1、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,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,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。 也就是說,過去所發生的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,而且無法動搖。p32 2、應該追究的,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目的。p33 3、並非「因為不安,所以無法走出去」;是因為「不走出去,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」p33 4、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,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 達成目的的東西。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,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。p35 5、你並不是受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,你完全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。也就是說, 為了達到大聲吼叫的目的,而製造出憤怒的情緒。p39 6、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。P41 7、問題不在「經歷過什麼事」,而是「如何解釋它」?P43 8、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。答案案,不是由誰來告訴你,應該自已去找才對。P45 9、你之所以想要變成某個人,是因為你只在意經歷什麼。事實上,你真正應關心的是 如何運用。P49 10、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,而是更新。P5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bane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